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拟合模型,看起来像:
fm <- lmer(Height~Site*HW+(1|Plot))
其中Height和HW是连续变量,Site和Plot是分类的。站点具有3个级别(A,B,C),我运行了一个II型Wald Chi正方形,它表明交互作用项非常重要,我解释这是因为站点的高度与硬件坡度有所不同:
> Anova(fm)
Analysis of Deviance Table (Type II Wald chisquare tests)
Response: Height
Chisq Df Pr(>Chisq)
Site 26.147 2 2.1e-06 ***
HW 91.089 1 < 2e-16 ***
Site:HW 13.775 2 0.00102 **
我有兴趣进行事后调查,以了解哪些地点的坡度有没有大的不同。我尝试了以下操作,但看起来与绘制数据时的视觉效果不太匹配。这是正确的代码吗?
leastsquare = lsmeans(fm,pairwise ~ Site:HW,adjust = "tukey")
leastsquare$contrasts
contrast estimate SE df t.ratio p.value
A - B 0.00206 0.0113 4.87 0.182 0.9819
A - C -0.04496 0.0101 4.88 -4.438 0.0163
B - C -0.04703 0.0113 4.87 -4.154 0.0212
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:以上是测试我的分类变量的三个级别之间的斜率差异的正确方法吗?
我还想知道三个站点级别的平均值之间如何不同(除了上面的斜率问题)。我可以只在网站上运行事后tukey吗?如果执行此操作,则会给我警告。在考虑交互作用的同时,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询问主要效果?
提前谢谢!
答案 0 :(得分:0)
那是因为显示的代码比较的是平均值,而不是斜率。查看emtrends
(或lstrends
)函数。两者都记录在 emmeans 包中。
emt = emtrends(fm, “Site”, var = HW)
emt # estimated slopes
pairs(emt) # pairwise compariso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