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一个很好的程序来显示2个类似程序的性能,它们都使用2个线程来进行计算。核心区别在于,一个使用全局变量,另一个使用“新”对象,如下所示:
#include<pthread.h>
#include<stdlib.h>
struct M{
long a;
long b;
}obj;
size_t count=2000000000;
void* addx(void*args){
long*pl=(long*)args;
for(size_t i=0;i<count;++i)
(*pl)*=i;
return NULL;
}
int main(int argc,char*argv[]){
pthread_t tid[2];
pthread_create(&tid[0],NULL,addx,&obj.a);
pthread_create(&tid[1],NULL,addx,&obj.b);
pthread_join(tid[0],NULL);
pthread_join(tid[1],NULL);
return 0;
}
clang++ test03_threads.cpp -o test03_threads -lpthread -O2 && time ./test03_threads
real 0m3.626s
user 0m6.595s
sys 0m0.009s
这很慢,然后我修改了动态创建的obj(我预计它会更慢):
#include<pthread.h>
#include<stdlib.h>
struct M{
long a;
long b;
}*obj;//difference 1
size_t count=2000000000;
void* addx(void*args){
long*pl=(long*)args;
for(size_t i=0;i<count;++i)
(*pl)*=i;
return NULL;
}
int main(int argc,char*argv[]){
obj=new M;//difference 2
pthread_t tid[2];
pthread_create(&tid[0],NULL,addx,&obj->a);//difference 3
pthread_create(&tid[1],NULL,addx,&obj->b);//difference 4
pthread_join(tid[0],NULL);
pthread_join(tid[1],NULL);
delete obj;//difference 5
return 0;
}
clang++ test03_threads_new.cpp -o test03_threads_new -lpthread -O2 && time ./test03_threads_new
real 0m1.880s
user 0m3.745s
sys 0m0.007s
它比前一个快100%。我也试过linux上的g ++,结果相同。 但是如何解释呢?我知道obj是全局变量,但是* obj仍然是全局变量,只是动态创建的。核心区别是什么?
答案 0 :(得分:3)
我认为这确实是因为虚假分享,正如Unimportant所暗示的那样。
为什么差异呢,你可能会问?
因为count
变量!由于这是变量,并且size_t
的基础类型恰好是long
,编译器无法对其进行优化(因为pl
可能指向count
)。如果count
是int
,由于严格的别名规则,编译器可以将其优化(或者只是const size_t
)。
因此,生成的代码每次都必须在循环中读取count
。
在第一个示例中,count
和obj
两个全局变量,它们彼此靠近。因此,链接器很可能将这些变量放入同一缓存行中。因此,写入obj.a
或obj.b
会使count
的缓存行无效。 因此,CPU必须同步count
。
在第二个示例中,obj
在堆上分配,它的地址距离count
足够远,因此它们不会占用相同的缓存行。 count
无需同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