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们有10个特征向量,那么我们可以在输入层有10个神经节点。如果我们有5个输出类,那么我们可以在输出层有5个节点。但是选择MLP中隐藏层数的标准是什么? 1个隐藏层中有多少个神经节点?
答案 0 :(得分:198)
有多少隐藏图层?
零隐藏图层的模型将解析线性可分数据。因此,除非您已经知道您的数据不能线性分离,否则验证这一点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- 为什么要使用比任务要求更复杂的模型?如果它是线性可分的,那么一种更简单的技术就可以工作,但Perceptron也可以完成这项工作。
假设您的数据确实需要通过非线性技术进行分离,那么 始终以一个隐藏层开始 。几乎可以肯定,这就是你所需要的一切。如果您的数据可以使用MLP分离,那么该MLP可能只需要一个隐藏层。这有理论上的理由,但我的理由纯粹是经验性的:使用单隐藏层MLP解决了许多困难的分类/回归问题,但我不记得遇到任何用于成功建模的多重隐藏层MLP数据 - 无论是在ML公告板,ML教科书,学术论文等等。当然,它们存在,但证明其使用合理的情况在经验上非常罕见。
隐藏层中有多少个节点?
来自MLP学术文献。我自己的经验等等,我已经收集并经常依赖几条经验法则( RoT ),我也发现它是可靠的指南(即,指导是准确的,甚至是如果不是,通常明确下一步该做什么):
RoT基于改善收敛性:
当您开始建模时,错误地站在更多节点的一侧 在隐藏层。
为什么呢?首先,隐藏层中的一些额外节点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- 您的MLP仍然会收敛。另一方面,隐藏层中的节点太少会阻止收敛。可以这样考虑,额外的节点提供了一些过剩的容量 - 在迭代(训练或模型构建)期间向网络存储/释放信号的额外权重。其次,如果您从隐藏层中的其他节点开始,那么以后很容易修剪它们(在迭代过程中)。这很常见,并且有一些诊断技术可以帮助您(例如,Hinton Diagram,它只是重量矩阵的视觉描绘,是热量值的热图,)。
RoTs基于输入图层的大小和输出图层的大小:
根据经验,这个[隐藏]图层的大小是某个地方 在输入图层大小...和输出图层大小....
之间要计算隐藏节点的数量,我们使用以下一般规则: (输入数量+输出)x 2/3
RoT基于主要成分:
通常,我们指定与维度[principal]一样多的隐藏节点 组件]需要捕获输入数据的70-90%的方差 设置
然而NN FAQ作者称这些规则为#34;废话" (字面意思)因为它们:忽略训练实例的数量,目标中的噪声(响应变量的值)以及特征空间的复杂性。
在他看来(在我看来他总是知道他在说什么),根据你的MLP是否包含某种形式的正规化来选择隐藏层中的神经元数量,或者提早停止。
优化隐藏层中神经元数量的唯一有效技术:
在你的模型建设过程中,痴迷地测试;测试将揭示&#34;不正确&#34;的签名。网络架构。例如,如果您开始使用具有由少量节点组成的隐藏层的MLP(根据测试结果,您将根据需要逐渐增加),您的训练和泛化误差将因偏差和欠拟合而导致。< / p>
然后一次增加一个隐藏层中的节点数,直到泛化错误开始增加,这次是由于过度拟合和高方差。
在实践中,我这样做:
输入图层:我的数据vactor的大小(我模型中的要素数量)+偏置节点的数量+ 1,当然不包括响应变量
输出层:由我的模型确定的soley:回归(一个节点)与分类(相当于类数的节点数,假设softmax)
隐藏图层:启动,一个隐藏图层,其中许多节点等于输入图层的大小。 &#34;理想&#34;尺寸更可能更小(即,输入层中的数字和输出层中的数字之间的一些节点)而不是更大 - 再次,这只是一个经验观察,并且这个观察的大部分是我自己的经历。如果项目证明了所需的额外时间,那么我从一个由少量节点组成的隐藏层开始,然后(如上所述)我将节点添加到隐藏层,一次一个,同时计算泛化错误,训练错误,偏差和方差。当泛化错误已经下降并且在它再次开始增加之前,那个点上的节点数是我的选择。见下图。
答案 1 :(得分:2)
很难选择隐藏层中的神经元数量,并选择神经网络中隐藏层的数量。
通常,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,一个隐藏层就足够了。此外,隐藏层中的神经元数量应介于输入数量(示例中为10)和输出数量(示例中为5)之间。
但选择神经元和隐藏层数的最佳方法是实验。训练具有不同数量的隐藏层和隐藏神经元的几个神经网络,并使用cross-validation来衡量这些网络的性能。您可以坚持使用能够产生性能最佳网络的数字。
答案 2 :(得分:1)
要自动选择每个图层的最佳图层数和最佳神经元数,您可以使用 genetic optimization 。
关键部分是:
你也可以考虑:
答案 3 :(得分:0)
最近对此https://arxiv.org/abs/1809.09953进行了理论研究。假设您使用RELU MLP,则所有隐藏层都具有相同数量的节点,并且与神经网络近似的损失函数和真实函数服从某些技术属性(在本文中),您可以选择深度为顺序$ \ log(n)$和隐藏层的宽度顺序为$ n ^ {d /(2(\ beta + d))} \ log ^ 2(n)$。这里$ n $是样本量,$ d $是输入向量的维数,$ \ beta $是真实函数的平滑度参数。由于$ \ beta $是未知的,因此您可能希望将其视为超参数。
这样做可以保证,作为样本量的函数收敛到$ 1 $的概率,作为样本量的函数,近似误差收敛到$ 0 $。他们给费率。请注意,不能保证这是“最佳”架构,但至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。此外,根据我自己的经验,辍学之类的东西在实践中仍然会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