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NU GCC(g ++):为什么它会产生多个dtors?

时间:2011-07-07 16:24:54

标签: c++ g++ destructor

开发环境:GNU GCC(g ++)4.1.2

虽然我正在尝试研究如何在单元测试中增加“代码覆盖率 - 特别是功能覆盖率”,但我发现有些类dtor似乎是多次生成的。你们当中有些人知道为什么吗?

我尝试使用以下代码观察了上面提到的内容。

在“test.h”中

class BaseClass
{
public:
    ~BaseClass();
    void someMethod();
};

class DerivedClass : public BaseClass
{
public:
    virtual ~DerivedClass();
    virtual void someMethod();
};

在“test.cpp”
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"test.h"

BaseClass::~BaseClass()
{
    std::cout << "BaseClass dtor invoked" << std::endl;
}

void BaseClass::someMethod()
{
    std::cout << "Base class method" << std::endl;
}

DerivedClass::~DerivedClass()
{
    std::cout << "DerivedClass dtor invoked" << std::endl;
}

void DerivedClass::someMethod()
{
    std::cout << "Derived class method" << std::endl;
}

int main()
{
    BaseClass* b_ptr = new BaseClass;
    b_ptr->someMethod();
    delete b_ptr;
}

当我构建上面的代码(g ++ test.cpp -o test),然后看看生成了哪种符号,如下所示,

nm --demangle test

我可以看到以下输出。

==== following is partial output ====
08048816 T DerivedClass::someMethod()
08048922 T DerivedClass::~DerivedClass()
080489aa T DerivedClass::~DerivedClass()
08048a32 T DerivedClass::~DerivedClass()
08048842 T BaseClass::someMethod()
0804886e T BaseClass::~BaseClass()
080488f6 T BaseClass::~BaseClass()

我的问题如下。

1)为什么生成了多个dtors(BaseClass - 2,DerivedClass - 3)?

2)这些dtors有什么区别?如何选择使用多个dtors?

我现在有一种感觉,为了实现C ++项目的100%功能覆盖,我们需要理解这一点,以便我可以在单元测试中调用所有这些dtors。

如果有人可以就上述问题给我回复,我会非常感激。

2 个答案:

答案 0 :(得分:65)

首先,Itanium C++ ABI描述了这些功能的用途;请参阅“base object析构函数”,“完整对象析构函数”和“删除析构函数”下的定义。 5.1.4中给出了到错位名称的映射。

基本上:

  • D2是“基础对象析构函数”。它会破坏对象本身,以及数据成员和非虚拟基类。
  • D1是“完整对象析构函数”。它还会破坏虚拟基类。
  • D0是“删除对象析构函数”。它完成了完整的对象析构函数所做的所有事情,并且它调用operator delete来实际释放内存。

如果没有虚拟基类,则D2和D1相同;在足够的优化级别上,GCC实际上将符号别名为两者的相同代码。

答案 1 :(得分:36)

构造函数通常有两种变体(非负责 / 负责)和三种析构函数(不负责) / 负责 / 负责删除)。

当处理从使用virtual关键字继承自另一个类的类的对象时,当对象不是完整对象时,使用非负责 ctor和dtor (因此当前对象“不负责”构造或破坏虚拟基础对象)。该ctor接收指向虚拟基础对象的指针并存储它。

主管 ctor和dtors适用于所有其他情况,即如果不涉及虚拟继承;如果类具有虚拟析构函数,则主管删除 dtor指针进入vtable槽,而知道该对象的动态类型的范围(即具有自动或静态存储持续时间的对象)将使用主管 dtor(因为不应释放此内存)。

代码示例:

struct foo {
    foo(int);
    virtual ~foo(void);
    int bar;
};

struct baz : virtual foo {
    baz(void);
    virtual ~baz(void);
};

struct quux : baz {
    quux(void);
    virtual ~quux(void);
};

foo::foo(int i) { bar = i; }
foo::~foo(void) { return; }

baz::baz(void) : foo(1) { return; }
baz::~baz(void) { return; }

quux::quux(void) : foo(2), baz() { return; }
quux::~quux(void) { return; }

baz b1;
std::auto_ptr<foo> b2(new baz);
quux q1;
std::auto_ptr<foo> q2(new quux);

结果:

  • foobazquux的每个vtable中的dtor条目指向相应的主管删除 dtor。
  • b1b2baz() 负责构建,调用foo(1) 负责
  • q1q2quux() 负责构建,其中foo(2) 负责baz() 不负责,指向前面构建的foo对象
  • q2~auto_ptr() 负责破坏,后者调用虚拟dtor ~quux() 负责删除,致电~baz() 负责~foo() 负责operator delete
  • q1~quux() 负责破坏,该{<1}} 非负责和{{1 负责
  • ~baz()~foo() 负责破坏,后者调用虚拟dtor b2 负责删除,致电~auto_ptr() 负责~baz()
  • {li> ~foo()operator delete 负责破坏,<{1}} 负责

任何来自b1的人都会使用其非负责人 ctor和dtor,并承担创建~baz()对象的责任。

原则上,对于没有虚拟基础的类,永远不需要不负责变体;在这种情况下,主管变体有时被称为统一,和/或负责的符号非负责是别名的单一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