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阅读coplot()图

时间:2015-04-06 13:35:07

标签: r graphics plot

我无法在阅读coplot()生成的情节时扭曲思绪。 例如,来自help(coplot)

## Tonga Trench Earthquakes
coplot(lat ~ long | depth, data = quakes)

上面的灰色条表示什么?为什么有2行或纬度/长箱? 我如何阅读此图表?

2 个答案:

答案 0 :(得分:5)

我可以对第二张图表的解释有所了解。 magdepth的灰色条表示各自变量的间隔。 Andy很好地描述了它们是如何在上面创建的。

当您阅读它们时请记住,它们旨在向您显示每个列或行中表示的相应条件变量(magdepth)的观察范围。因此,在Andy的example中,最大的mag条显示最顶行包含大约地震的观测值。 4.6至7.有意义的是,这个条是最大的,因为正如安迪所提到的,它们被创建为具有大致相似数量的观测,并且更强烈的地震不像弱的那样普遍。同样的逻辑适用于depth,其中需要更大范围的深度来获得大致成比例的观测值。

关于阅读图表,您会将列读作代表三个depth组(从左到右),将行读作代表四个mag组(从下到上)。因此,当您阅读图表时,您会逐渐将数据切割成数量级越来越多的观察组。因此,例如,底行表示大小为4到4.5的地震,每列代表不同的深度范围。同样,您可以将列读取为保持深度常量,同时允许您查看各种幅度范围。

总而言之,正如Andy mentioned所说,我们可以看到,当我们读出行(数量上升)时,地震的分布仍然相对不变。但是,当读取列(深入进展)时,我们发现分布确实略有变化。具体而言,在180度和185度经度之间的右侧地震分组越来越紧密,越来越集中在小区顶部。

答案 1 :(得分:3)

这是一种可视化数据集中交互的方法。更具体地说,它可以让你看到一些变量集是如何以其他一组变量为条件的。

在给出的示例中,您要求可视化latlongdepth的差异。因为您没有指定number,并且公式表明您只对一个条件变量感兴趣,所以该函数假定您希望number=6深度削减(传递给co.intervals,这会尝试使每个区间内的数据点数量大致相等),并且只是通过堆叠单个图框来最大化data-to-ink ratio;深度值向右增加,从最低行开始向上移动(因此右上角表示最大深度间隔)。您可以设置rowscolumns来更改此行为,例如:

coplot(lat ~ long | depth, data = quakes, columns=6)

但我认为当您检查两个或更多条件变量时,此工具的功能会变得更加明显。例如:

coplot(lat ~ long | depth * mag, data = quakes, number=c(3,4))

充分展示了地震在太空中的变化情况,并证明了与深度的相互作用,与震级的相互作用很小。

coplot of lat ~ long | depth * mag for the quakes dataset

最后,我强烈建议阅读克利夫兰的 Visualizing Data - 经典文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