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目前在理解eval函数的行为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 - 特别是在没有提供参数的情况下的enclos / third参数/使用默认参数parent.fame()。
name <- function(x){
print(substitute(x))
t <- substitute(x)
eval(t, list(a=7), parent.frame())
}
z <-5
name(a+z)
# returns 12, makes sense because this amounts to
# eval(a+z, list(a=7), glovalenv())
# however the return here makes no sense to me
name2 <- function(x){
print(substitute(x))
t <- substitute(x)
eval(t, list(a=7)) # third/enclosure argument is left missing
}
z <-5
name2(a+z)
# Also returns 12
我无法理解为什么第二次调用会返回12.根据我对R的理解,第二次调用会导致错误,因为
1)eval的默认第三个参数enclos = parent.frame(),未指定。
2)因此,parent.frame()在eval的本地环境中进行评估。 Hadley在When/how/where is parent.frame in a default argument interpreted?
中证实了这一点3)因此,最后一个表达式应该解析为eval(a + z,list(a = 7),执行名称的环境)
4)这应该返回一个错误,因为z没有在name的执行环境中定义,也没有在list(a = 7)中定义。
有人可以解释这个逻辑有什么问题吗?
答案 0 :(得分:1)
z
将在函数内部可用,因为它在.GlobalEnv中定义。
简单地说,
name <- function(x) {
print(z)
}
z <- 5
name(z)
# [1] 5
因此,在a
之前,eval(t, list(a=7))
仍然未知,z
已经可用。如果未在z
中定义name
,则会在.GlobalEnv中查找(a+z)
。可能违反直觉的是a
未定义,除非您为z
指定了一个环境。但是对于{{1}},没有必要这样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