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属于(至少)CPython 2.7.2和3.2.2。
假设我们定义Class
和obj
如下。
class Class(object):
def m(self):
pass
@property
def p(self):
return None
@staticmethod
def s():
pass
obj = Class()
为什么以下代码为False
输出print()
?
print(Class.__dict__ is Class.__dict__)
print(Class.__subclasshook__ is Class.__subclasshook__)
print(Class.m is Class.m)
print(obj.__delattr__ is obj.__delattr__)
print(obj.__format__ is obj.__format__)
print(obj.__getattribute__ is obj.__getattribute__)
print(obj.__hash__ is obj.__hash__)
print(obj.__init__ is obj.__init__)
print(obj.__reduce__ is obj.__reduce__)
print(obj.__reduce_ex__ is obj.__reduce_ex__)
print(obj.__repr__ is obj.__repr__)
print(obj.__setattr__ is obj.__setattr__)
print(obj.__sizeof__ is obj.__sizeof__)
print(obj.__str__ is obj.__str__)
print(obj.__subclasshook__ is obj.__subclasshook__)
print(obj.m is obj.m)
(适用于Python 2;对于Python 3,省略print()
的{{1}},并为Class.m
,print()
,{{添加类似的obj.__eq__
1}},obj.__ge__
,obj.__gt__
和obj.__le__
)
另一方面,为什么以下代码会为每个obj.__lt__
输出obj.__ne__
?
True
(适用于Python 2;对于Python 3,为print()
添加类似的print(Class.__class__ is Class.__class__)
print(Class.__delattr__ is Class.__delattr__)
print(Class.__doc__ is Class.__doc__)
print(Class.__format__ is Class.__format__)
print(Class.__getattribute__ is Class.__getattribute__)
print(Class.__hash__ is Class.__hash__)
print(Class.__init__ is Class.__init__)
print(Class.__module__ is Class.__module__)
print(Class.__new__ is Class.__new__)
print(Class.__reduce__ is Class.__reduce__)
print(Class.__reduce_ex__ is Class.__reduce_ex__)
print(Class.__repr__ is Class.__repr__)
print(Class.__setattr__ is Class.__setattr__)
print(Class.__sizeof__ is Class.__sizeof__)
print(Class.__str__ is Class.__str__)
print(Class.__weakref__ is Class.__weakref__)
print(Class.p is Class.p)
print(Class.s is Class.s)
print(obj.__class__ is obj.__class__)
print(obj.__dict__ is obj.__dict__)
print(obj.__doc__ is obj.__doc__)
print(obj.__module__ is obj.__module__)
print(obj.__new__ is obj.__new__)
print(obj.__weakref__ is obj.__weakref__)
print(obj.p is obj.p)
print(obj.s is obj.s)
,print()
,Class.__eq__
,Class.__ge__
,{{1} },Class.__gt__
和Class.__le__
)
如果我们连续两次要求Class.__lt__
,我们(不出所料)会两次获得相同的对象ID。
Class.__ne__
但是,如果我们要求Class.m
,然后评估一些引用id(obj.m)
的表达式,然后再次询问>>> id(obj.m)
139675714789856
>>> id(obj.m)
139675714789856
,我们有时(但不总是)发现对象ID已经改变。在其中一些更改的情况中,再次请求id(obj.m)
会导致ID更改回原始值。在那些不改变的情况下,重复obj.m
次调用之间的表达式显然会导致ID在两个观察值之间交替。
以下是对象ID不会更改的一些示例:
id(obj.m)
以下是对象ID更改的示例,然后更改回来:
id(obj.m)
以下是对象ID更改的示例,然后不会更改回来:
id(obj.m)
以下是相同的示例,操作表达式重复几次以演示交替行为:
>>> print(obj.m); id(obj.m)
<bound method Class.m of <__main__.Class object at 0x7f08c96058d0>>
139675714789856
>>> obj.m is None; id(obj.m)
False
139675714789856
>>> obj.m.__func__.__name__; id(obj.m)
'm'
139675714789856
>>> obj.m(); id(obj.m)
139675714789856
因此,整个问题包括以下部分:
哪些属性可能会改变其身份,作为不修改这些属性的表达式的副作用?
哪种表达方式会触发此类更改?
导致此类更改的机制是什么?
过去的身份在什么条件下被回收?
为什么不能无限期地回收第一个身份,这会避免所有这些并发症?
是否有任何记录?
答案 0 :(得分:5)
哪种属性可能会改变其身份,作为不修改这些属性的表达式的副作用?
属性,或更准确地说是实现descriptor protocol的对象。例如,Class.__dict__
不是dict
,而是dictproxy
。显然,每次请求时都会重新生成此对象。为什么?可能会减少创建对象的开销,直到有必要这样做。但是,这是一个实现细节。重要的是__dict__
按照记录的方式工作。
即使是普通的实例方法也是使用描述符来处理的,这解释了为什么obj.m is not obj.m
。有趣的是,如果您执行obj.m = obj.m
,永久将该方法包装器存储在实例上,然后obj.m is obj.m
。 : - )
哪种表达式触发了这些变化?
对属性的任何访问都可以触发描述符的__get__()
方法,并且此方法始终可以返回相同的对象或每次返回不同的对象。
导致此类变化的机制是什么?
属性/描述符。
过去的身份在什么条件下被回收?
不确定“再生”是什么意思。你的意思是“处置”或“重复使用”?在CPython中,对象的id
是其内存位置。如果两个对象在不同时间到达同一个内存位置,它们将具有相同的id
。因此,两个在不同时间具有相同id
的引用(即使在单个语句中)也不一定是同一个对象。其他Python实现使用不同的规则来生成id
。例如,我相信Jython使用递增整数,这可以更清晰地说明对象标识。
为什么不能无限期地回收第一个身份,这会避免所有这些并发症?
据推测,使用描述符有一些优势。 Python解释器的源代码是可用的;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细节,请看看。
是否有任何记载?
没有。这些是CPython解释器的特定于实现的细节,不应该依赖它们。其他Python实现(包括CPython的未来版本)可能并且很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运行。例如,2.x和3.x CPython之间存在显着差异。
答案 1 :(得分:2)
编写x.y时,会创建绑定或未绑定的方法。这是一个新对象。它可以在内存中的任何地方。如果你写x.y并且不使用结果,那么它的refcnt可以归零。这意味着内存可用,可以在下一个x.y使用,可能在同一个位置,但不一定。
请注意,CPython对对象标识的保证很少(即,您可以保证只有一个 None 的实例);否则,您所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可能发生变化的任意实施选择。